一、项目背景:环保高压下的行业变革
山东某钢铁制造企业作为重要的板材与型材生产基地,长期面临钢铁行业典型的环保挑战。随着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推进及地方环保标准趋严,企业原有废气处理系统已难以满足新要求。烧结、炼铁、炼钢、轧制四大工序产生的复杂污染物,包括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及金属粉尘等,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。
二、治理痛点:多工序污染物的协同治理难题
- 烧结工序:烟气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浓度波动大,传统湿法脱硫效率不足,且产生大量石膏废渣,处置成本高昂;
- 炼铁工序:高炉煤气粉尘粒径细、黏附性强,传统布袋除尘易堵塞,排放浓度不稳定;
- 炼钢工序:转炉烟尘中挥发性有机物与颗粒物混合,低温处理效率低,易产生二次污染;
轧制工序:油雾与金属颗粒黏附性强,湿法除尘易堵塞管道,且造成轧制油资源浪费。
原有处理工艺采用“电除尘+湿法脱硫”,存在三大短板:
- 脱硫效率仅八成左右,无法满足新国标;
- 各工序独立运行,缺乏能源协同利用;
- 废渣处置成本高,年支出超百万元,环保与经济效益失衡。
三、解决方案:烟台环亚环保“四维一体”治理体系
针对企业需求,烟台环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出“源头减量、过程净化、末端治理、资源循环”的集成方案,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实现突破:
- 烧结烟气治理:脱硫脱硝一体化+活性炭吸附
- 采用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技术,通过石灰石浆液与烟气充分混合,脱硫效率提升至九成以上,同步配套SCR脱硝装置,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,实现“一炉双治”;
- 增设活性炭吸附塔,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重金属及残留二氧化硫,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经再生后回用于烧结原料,形成“吸附-再生-回用”的闭环。
- 炼铁煤气净化:耐高温布袋除尘+余热回收
- 定制耐高温覆膜滤袋,过滤精度达微米级,粉尘排放浓度显著降低,同时延长滤袋使用寿命;
- 配套余热锅炉回收煤气显热,产生的蒸汽用于厂区供暖及发电,实现能源梯级利用。
- 炼钢烟尘处理:沸石转轮浓缩+催化燃烧
- 针对转炉烟尘中的挥发性有机物,采用沸石转轮将废气浓缩10余倍,再通过催化燃烧在低温下彻底分解污染物,净化效率超九成;
- 余热回收系统产生的热水用于车间调温,减少天然气消耗,降低运营成本。
- 轧制粉尘控制:静电复合湿式除尘
- 开发“静电凝聚+旋流分离”技术:先通过高压静电场使油雾颗粒带电并凝聚成大颗粒,再经旋流分离器实现油水分离,回收的轧制油经净化后回用,年减少新油采购数百吨。
四、实施效果:绿色转型的立体蜕变
- 排放达标:
-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浓度均低于新国标限值,实现超低排放;
- 炼铁煤气粉尘排放浓度显著下降,车间内无明显扬尘,作业环境改善;
- 炼钢烟尘中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超九成,轧制车间油雾浓度大幅降低,达到清洁生产标准。
- 经济收益:
- 环保税支出减少,余热回收与资源循环年创效数百万元;
- 项目投资回收期短,且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了单位产品生产成本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- 管理升级:
- 部署环亚环保自主研发的智慧环保云平台,实现排放数据实时监控、异常预警与远程调控,提升管理效率;
- 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,获评“山东省绿色工厂”,企业品牌价值显著提升。
五、行业启示:钢铁企业环保转型的三大方向
- 技术集成化:打破单一工序治理模式,通过“脱硫脱硝一体化”“挥发性有机物浓缩催化燃烧”等技术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,提升治理效率;
- 能源循环化:利用余热回收、废气资源化等技术,将环保投入转化为经济效益,构建“治理-节能-创效”的良性循环;
- 管理智能化:借助物联网与大数据,实现环保设施的精准运维与决策优化,推动企业从“被动达标”向“主动管理”转型。
结语:烟台环亚环保以“技术+服务”双轮驱动,助力该钢铁企业突破环保困局,实现从“污染大户”到“绿色标杆”的跨越。未来,环亚环保将继续深耕工业废气治理领域,为更多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共筑“蓝天碧水”的产业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