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背景:环保压力下的转型契机
山东某船舶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公司”)是当地重点船舶制造企业,年造船能力达20万载重吨,主要生产集装箱船、散货船等民用船舶。船舶涂装工序是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排放的主要来源,尤其是船体分段涂装和船坞舾装阶段,使用的环氧底漆、聚氨酯面漆等涂料含大量苯系物、酯类溶剂,原采用“水帘除漆雾+活性炭吸附”工艺处理废气。随着环保政策趋严,原有处理方式逐渐暴露三大问题:
- 处理效率低:活性炭吸附易饱和,需频繁更换(约每周一次),且对低浓度废气净化效果差,排放口偶尔能闻到刺鼻气味;
- 成本压力大:年消耗活性炭超50吨,加上危废处置费用,环保支出占生产成本比例逐年上升;
- 合规风险高:2021年地方环保检查中,公司因废气排放浓度波动超标被责令整改,面临停产风险。
“当时我们意识到,环保不是‘应付检查’,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。”公司环保负责人回忆道。2022年初,公司决定投资升级VOCs治理设备,选择更高效、稳定的催化燃烧技术。
二、技术选择:催化燃烧的适配性
经过多方调研和技术比对,公司最终采用“沸石转轮吸附浓缩+催化燃烧(RCO)”组合工艺,核心考虑三点:
- 适合船舶涂装废气特点:船舶涂装废气风量大(约8万立方米/天)、浓度中等(初始浓度约1500-2000毫克/立方米),沸石转轮可将废气浓缩10-15倍,使进入催化燃烧炉的有机物浓度提升至2万毫克/立方米以上,满足自供热条件,无需额外消耗天然气;
- 运行稳定:沸石转轮耐高温、耐水蒸气,不易堵塞,适合船舶涂装车间湿度大、粉尘多的环境;催化燃烧炉采用低温反应(起燃温度250℃),避免高温明火风险,安全性更高;
- 维护简便:沸石转轮可在线反吹再生,寿命长达8年以上;催化剂更换周期约3年,日常仅需定期检查温度、压力等参数,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低。
三、设备安装与调试:从“纸上方案”到“落地运行”
2022年3月,新设备进场安装。由于船舶制造车间空间有限,设备需紧凑布局,最终采用“模块化设计”,比原活性炭吸附装置节省40%空间。
调试阶段遇到一个小插曲:初期因废气预处理不足,少量漆雾进入沸石转轮导致吸附效率下降。技术人员通过在转轮前加装二级过滤装置(初效+中效过滤器),问题得到解决。“这提醒我们,环保设备不能‘照搬方案’,必须结合实际工况调整。”项目负责人说。
四、运行效果:看得见的改变
新设备自2022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,效果显著:
- 排放达标:第三方检测显示,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稳定在20-25毫克/立方米,远低于山东省地方标准(60毫克/立方米),车间内异味明显减轻;
- 成本下降:活性炭更换费用降至零,年危废处置量减少80%;余热回收系统产生的热水用于喷漆房调温,年节约天然气费用约40万元;
- 管理省心:设备自动化程度高,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即可监控运行状态,每周仅需巡检一次,腾出的精力可投入其他环保管理工作。
五、员工反馈:从“抵触”到“认可”
“刚开始觉得新设备复杂,怕操作不好。”涂装车间工人老张说,“后来发现它比活性炭吸附省事多了——不用天天换炭,也不用担心排放超标被罚款。”现在,老张和同事们会主动检查设备运行参数,遇到小故障也能通过培训掌握的基础方法及时处理。
环保意识的提升还体现在细节中:车间现在严格执行“密闭喷涂”作业,减少无组织排放;涂料供应商也被要求提供低VOCs含量的环保型涂料。“环保不是环保部门的事,而是每个员工的责任。”公司总经理在安全例会上强调。
六、经验总结:实用主义下的环保选择
回顾整个治理过程,公司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同行参考:
- 技术选型要“务实”:不盲目追求“高端”,而是根据废气成分、浓度、风量等实际参数选择适配工艺;船舶涂装废气湿度大、含漆雾,沸石转轮比活性炭更耐用;
- 安装调试要“灵活”:车间空间、原有管道布局等现场条件可能影响设备性能,需与供应商充分沟通,必要时调整方案;
- 运行管理要“持续”:环保设备不是“一装了之”,需定期维护、培训员工、优化操作,才能长期稳定达标。
结语:如今,公司的催化燃烧设备已稳定运行近两年,不仅解决了环保合规难题,更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起点。未来,公司计划将余热回收系统扩展至车间供暖,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。“环保投入不是负担,而是投资未来。”环保负责人说,“当客户看到我们的环保设施,信任度明显提高,订单也多了起来。” 这或许是对“绿色发展”最朴实的诠释。